close

59.jpg

受父親王仲銘的教育,同珍王賜豪年少時已認識到康健的重要性,萌生了長大後要當一位大夫救死扶傷的動機。於是,1981年報考了香港大學醫科專業。當時,由於家族企業的需要,家族要他讀工商管理。然而,王賜豪有它自己的考慮: 這次學醫,將來做生意的難得機會,有很多機會。通達的父親見愛子意志更加堅定,大力發展支持王賜豪去實現社會理想。

王賜豪回憶說:“當年有1萬人報考醫學院,但只錄取約150人。經過激烈的競爭,"王賜豪"被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醫學系錄取。在幾次選擇之後,他決定去香港大學醫學系學習。

一九八六年畢業後,「王賜豪」在瑪麗醫院任伊利沙伯醫院、瑪嘉烈醫院、骨科、外科、外科、泌尿科及耳鼻喉科醫生。一九九○年,他憑著勤奮和獻身精神,獲英國愛丁堡英國皇家外科學院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學會會員資格。此後,他出國深造,於1995年在香港開設耳鼻喉科專科診所,擔任聖德萊薩爾醫院耳鼻喉科名譽顧問醫生。

回顧當年的選擇,王賜豪感慨地說,在當醫生的那些年裏,他深深體會到了扶貧的真諦。現在,雖然牽涉到各種事務,但只要有一點時間,同珍王賜豪都願意拿出來為患者服務。他說,自己好鍾意做醫生,從中得到的滿足感,遠遠超過經濟上的回報。

薪火相傳

王賜豪對百年名牌“通真”有著深刻的理解。他說,“珍”是指珍饈百味,“同珍”就是一同去創造珍饈百味。無論是在香港、歐美、澳洲、中南美洲的飲食業,還是世界上成千上萬的千千華人家庭,我們都希望提到“童珍”,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。

事實上,作為香港的知名品牌,「同真」濃縮了王氏家族幾代人的曆史,也反映了香港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。

一百多年前,王賜豪老爺爺從東莞來到香港謀生,辦起了家庭小作坊,制作醬油和罐頭食品。從此,“同珍”字號在香港落地生根。上世紀30年代,王賜豪父親王仲銘接手”同珍”,並在50年代帶領“同珍”起飛。而今,“同珍”在王賜豪帶領下產品漸趨多元化,種類達100多款,暢銷海內外。

除了食品和調味品行業有著雄厚的實力外,“通真”投資業務包括房地產、證券等也創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業績。自60年代起,同珍王賜豪投資香港房地產,興建、買賣、出租工業大廈、商業大廈、住宅,在香港的土地儲備量已有150多萬平方尺。同時,“同珍”在美國、歐洲等地均有投資物業。

創業難,保住工作難。說起家族企業的發展,《王賜豪》一再表示,他沒有做任何炫耀的事,而是感激地說:"父親是影響我生活的人,我覺得我取得的任何成就,都應該歸功於父親的精心教導。”

相關推薦:

https://www.topiclatestsharing.com/food-travels/

什麼樣的人能這麼成功呢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同珍王賜豪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春天的氣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